X小说手机

  | 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章

第492章 大雨

加入书签 | 内容报错

三更时分,哨马赶回了唐军大营,李光弼听到马嘶当即醒来询问了消息,得知有两千余人马趁着夜色渡过了潏河。

“很好。”

他拿出地图标注着,心知这是叛军溃散的开始。遂连忙发了军令递给咸阳、金城、云阳、泾阳、渭南等诸县守军,命他们严守城池,不给叛军劫掳打粮的机会。同时,加派哨马,去打探是哪一支叛军出逃了。

动静惊醒了薛白,披着衣服赶到了大帐。

“如你我所料。”李光弼递过情报,道:“我探得出逃的是阿史那从礼,此人是突厥人,必不是回范阳,而是北上塞外。”

薛白也判断这是敌军军心散乱的开始。之后,他看着地图,不自觉地皱起了眉。

“怎么?北平王认为这是崔干佑的计谋?”李光弼沉吟道:“若是设伏,太过明显了。”

“我让高力士携贵妃南下侍奉圣人,如今正走到金城县一带,恐阿史那从礼遇到他们。”

这不是影响战局的事,李光弼不以为意,只安排人去通传消息。之后,召集诸将,商定派何人去追击阿史那从礼。

“出奔的这两千余骑多是突厥的同罗部人,早年曾内附大唐。若能杀阿史那从礼而招降他们,于局势大有裨益,谁愿往?”

话是这么说,可李光弼要与崔干佑对峙,根本派不出多少人马。诸将更想跟着指挥官灭叛军主力,立大功,不愿意去做这种小打小闹的差事。

“既然都不出列,我来点将。”李光弼淡淡道:“张伯仪……”

张伯仪正暗忖倒霉,薛白开了口,道:“我去吧。”

李光弼不想让薛白带走太多人,还在犹豫,薛白知他心意,主动表态,只带老凉的一支骑兵去追,这事便定了下来。

~~

金城县。

高力士年老,行到此处时病了一遭。杜五郎只好让队伍停下来,他也顺便准备一些事务。

这日天明,杨暄早早就到了杜五郎的住处,小声道:“你要我找的尸体我找到了,在城外捡的。”

杜五郎迷迷糊糊中醒来,再次确认道:“你真的是捡的吧?”

“好吧,我与你说实话。”杨暄没想到他这么敏锐,当即不敢隐瞒。

一听,杜五郎大受惊吓,当即清醒了过来,道:“你不会是……杀了谁吧?”

“那没有,我哪会杀人啊,你也莫叫我杀人。”杨暄道:“我是跟人买了这尸体,你知道花了多少钱吗?”

杜五郎不解,问道:“什么叫买的尸体?”

“一场战乱下来,关中到处都没有吃的,连一只老鼠那么点的肉都要卖好几百钱,何况这么大一个人。”

杨暄说着战乱之后集市上物价的变化,杜五郎只觉一阵凉意。

收拾停当,他们便继续起行,一整日只行了二十里,夜里宿在了金城县以西的马嵬驿。

之所以选在这里,因为马嵬驿是这条路上颇大的一处驿站,中宗皇帝送金城公主去吐蕃时也是在这里饯别。

一路上,杨暄与杜五郎并辔而行,一直在喋喋不休地数有多少女子倾慕于他,说他家原是宰相门第,他相貌英俊又多金,三曲中好多花魁都馋他。

“你不懂,其实小娘子们比男子还要好色。有时并不是我太过风流,而是总被她们盯上,没办法。搞得我现在都好女色了。”

“我是不懂。”杜五郎道,“我就没见过有女子馋男子的。”

杨暄道:“伱得像我……”

张云容路过,终于忍受不了杨暄的聒噪,白眼一翻,道:“像杨郎君英俊多金恐还不够,需再添三分才华、三分意趣,三分英雄气魄。”

“啊,你!”

“好吧。”杜五郎小声嘟囔道:“看来我是一分都没有。”

他不在意这些无聊事,只是看着张云容去扶下杨贵妃,忽想到听张云容这般形容,倒像是在说某个人。

回过神来,他抬眼望了一眼北面山上的黄山宫,心里回顾了一下自己的计划。

他曾经在这里当过县尉,也有些熟悉的部下。昨夜他在金城县里时便做了安排,让他们今夜扮成叛军杀到驿馆,然后,混乱之中,杨贵妃为了避免受辱,当着高力士面划花自己的脸,自尽而亡。其实无非是抹些血,趁着夜色黑灯瞎火的看不清假死脱身,往后隐姓埋名。

就当是以前贵妃对杜家有恩的报答了,他杜誊也是“恩必报、债必偿”的。

……

月光照进了驿馆后的院落,把一株老槐树的影子照得曲曲拐拐,犹如龙蛇。

夜深人静中,忽然传来了由远而近的马蹄声。

“叛军来了!”

拍门声响起,有人打开驿馆门,见到的是一个风尘仆仆的军使,脸上满是汗水,大喊道:“一支叛军已至金城县城下,其哨马很快便至,速作准备。”

高力士很快被惊动了,唤过杜五郎,道:“杜司直认为如何是好?”

“现在逃也来不及,我们避入黄山宫怎么样?”杜五郎沉稳应道。

高力士见这个年轻人遇事如此镇定,赞许地点了点头,道:“那便依五郎所言。”

两句话之间,从称呼的变化便可看出,他已愿意与杜五郎结下私交。

杜五郎确实是镇定,心想着那所谓的“叛军”都是自己安排的,有何可怕?他遂不慌不忙地作了安排,连夜把队伍唤起来,往北面的黄山宫。

杨玉环特意换了一身马球服,将头发束起,当着高力士的面,拿泥土抹了脸,道:“我怕遇到贼兵,高将军觉得这般如何?”

“贵妃想得周到。”

一行人开始赶往黄山宫,这段路不远,但全是山路。

杜五郎牵着马,步行登山,小声向杨暄问道:“尸体已经安排上去了吗?”

杨暄道:“放心吧,穿得和贵妃这件一模一样。”

正此时,他们听到远处有动静,转过头看去,见到月光下数十人在奔跑,快到马嵬驿了。

奇怪的是,在更远处,还有十数骑正在狂奔而来。

“哇。”杨暄道:“你安排的人好快,小小一个金城县,有这么多骑术厉害的人。”

虽然隔得远还看不清楚,他却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受,觉得那些袭卷过来的身影又快又凶狠。

杜五郎看得呆住了,心中察觉到有些不对,挠了挠头,找人问道:“方才来报信的信使在哪里?”

“那。”

杜五郎连忙过去,一看,自己并不认得对方,遂问道:“谁派你来传信的?”

“天下兵马副元帅,兼河东节度使李节帅。”

“真是李节帅派来的?”杜五郎凑近了,交头接耳地问道:“还是说,有人让你这么说的?”

他还以眼神示意了一下对方,让对方看看他就是那个主使。

“杜司直是怀疑我吗?”

那信使脸色一肃,当即拿起一枚令符。杜五郎只看了一眼,脸色就白了。

此时,那数十人到了马嵬驿,开始往黄山宫赶来。不多时,那十数骑兵也奔到了,明火执仗地搜索起来,很快发现了上山的队伍,当即追上。

“啊!”

夜色中传来了惨叫。

杜五郎知道发生了什么,那是他安排的人手被真正的叛军射杀了。

“快!”

他连忙催促队伍进入黄山宫。先是高力士、杨玉环被迎进去,之后是一些皇亲、官员、宫人。

杜五郎落在最后,听得惨叫声越来越近,回头看去,只见一名冲在最前方的胡兵身披轻甲,手持长刀,正在像砍瓜切菜一样把金城县的汉子们斩倒在地。

“你们……”

杜五郎心想,是自己害死了那些人,一时不知如何是好。眼看着那胡兵向他冲来,他想跑,脚却像钉住了一样。

“走啊!”

“嘭!”

那胡兵冲到杜五郎面前时,却是杨暄一把将杜五郎拉进了黄山宫,关上宫门。

十余叛军只是哨探,见状也不强攻,直赶回去汇报。

众人惊魂未定,杨玉环找了个机会,小声向杜五郎问道:“是你安排的吗?”

“不是,我……我也没想到。”杜五郎道:“贵妃先不要演,现在可是不能离开,等我安排好了,你再演。”

杨玉环握了握手中的匕首,心想,也许是命中注定,就是要让自己早亡。

另一方面,她也在想,薛白会不会再救自己一次?可世上怎么会有一个人能在她回回遇到危险时都出现?

这夜的危险并没有过去,很快,马嵬坡已燃起了熊熊篝火。

越来越多的叛军开始向这边聚集过来。

杜五郎手上拿着一支千里镜,登上高阁,往马嵬坡上看去,须臾,回头瞪大了那双惊讶的眼。

“怎么了?他们在做什么?”杨暄问道。

杜五郎不答,目露惊恐之色。

之后,有叛军往黄山宫攻了过来,并且喊道:“里面的人,肉嫩!”

这句话,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恐惧。

~~

次日下午。

杨玉环手握着匕首,转头瞥了高力士一眼,只见高力士正以非常紧张的眼神盯着外面。

听动静,那些叛军已经快要杀进来了。

而此时天光正亮,显然是不适合假死躲身的。杨玉环心里在想,自己也许得真的一刀下去,了却此生了。

她其实并不怕死,可还有一桩心愿未了。

阳光透过窗纸照进来铺在地上,一点点被拉长,铺到了她的脚下。院外的动静突然间更为喧嚣,又很快安静下来,只剩下密集的脚步声。

高力士站起身来。

杨玉环也把匕首抵在了自己脖子上,她看向堂上,心道:“不可能的,他不会再来。”

然后,她看到薛白的身影大步走了过来。

……

“好巧,你又救了我。”

薛白看到杨玉环,先是上前行礼,然后小心地伸出手接过她手里的匕首,两人靠近时,她这般说了一句。

“不是巧。”他应道。

杨玉环听了,眼帘微抬,漾起些波澜,小声道:“我有件事要告诉你。”

“让贵妃受惊了。”

薛白略略提高音量,打断了杨玉环的话,退了一步,以眼神示意她此时并不方便多言。

高力士已经轻手轻脚地走了过来,道:“贵妃无事就好。”

“高将军放心,叛军很快便要平定了。”薛白道:“不如就在马嵬驿稍等几日,也许很快天下太平,便可迎圣驾归京了。”“那老奴也该去迎圣驾才是。”

“好啊,待李节帅破敌,便由高将军把这喜讯报于圣人。”

说着,薛白与高力士往外走去。

“老奴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,许多事不想管,却想提醒北平王一句。”

“高将军请讲。”

“都唤我作‘阿翁’,不知有没有资格也听北平王这般唤老奴?”

“阿翁。”

“好啊。”高力士微微一叹,小声道:“北平王不必瞒老奴,杜五郎的安排,老奴已经看穿了。”

“不知是什么安排?”

“别再故作不知了,那堂后还摆着一具尸体,想必是用来鱼目混珠的?”

薛白正要解释。

“北平王是做大事的人,眼下,正是关键时候,不可因小失大啊。”高力士摆了摆手,低声道:“只要得到圣人承认,以你如今的功劳,有什么经天纬地的大业是办不成的?”

薛白知道他这句话的含义,深有感触。

高力士又道:“经此一乱,圣人难得想开了,不怪你平反了三庶人案,你又何必再触怒他?往后,你辅佐殿下励精图治,我陪着圣人安度晚年,这是社稷之福。不可再因贵妃一人,而致天下大乱啊。”

这番话是有道理的,暂时于长安政权而言,得到李隆基的承认至关重要。

~~

杜五郎到了马嵬驿,只见薛白正在处置投降的叛军。

他好奇薛白是怎么做到一来,就招降了这么多凶神恶煞的敌人,便找了一个机会问了一嘴。

“叛军士卒们被围困在长安这么久已经很饿、很疲惫了,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且能吃到人肉的。这种情况下冒险经高原回漠北,远不如投降。故而,我一到,他们便擒了阿史那从礼归顺。”

“就这么简单?”

“这是势的累积,难处在于累积的过程。”薛白道:“滴水积成洪流很难,要冲垮河堤,不就是一瞬间的事。”

杜五郎道:“那是你,旗帜一展,他们便降了。我可是差点死了。”

“你若看明局势,大可告诉那些同罗兵,你可带他们‘共效朝廷,同享富贵’,能说服他们的。”

“哈。”

杜五郎心想,自己要是能做到,不就成了史书上记载的那种厉害人物了吗?普通人,胆都吓没了,还去与叛军说那些。

说话间,阿史那从礼被押来了,这人壮得厉害,身上盔甲都被摘了,显出一身肥硕的肉。

“北平王,此前在洛阳我还不服你,这次服了,你若还敢用我,我劝服我阿爷,为你平定安庆绪,除掉李亨!”

阿史那从礼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粗豪,一番话既道了歉,又提出了自己的价值,给出了许诺,还用了激将法以免薛白“不敢”用他。

薛白却是看都没看他,而是看向投降的叛军们。

“你们能迷途知返,这很好。但在我这里,有两种人不能宽恕!一是降而复叛,无视朝廷威严者;二是意欲割据,分裂大唐国土者,阿史那从礼两者皆占,斩!”

“北平王,你就没想过……”

“噗。”

一声响,一颗人头已经被刽子手提了起来。

杜五郎看得砸舌,薛白拍了拍他的肩,与他走到僻静处,说些私事。

“你的布置,已经被高力士看出来了。”

“那怎么办?”

“我已经让他手书一封,快马递往蜀郡,告知李隆基,队伍稍遇耽搁,还在前进,他答应了。”

杜五郎道:“那贵妃呢?”

“你继续护送,走陈仓道,路上慢些。”薛白道:“要不了多久,关中就能平定,到时我会派人接李隆基从子午道归京,与你们错开。”

“好吧,我就不该让杨暄这个笨蛋帮我做事,教高力士看出来了。”

杜五郎遂去告诉高力士、杨玉环,他们稍等几日将继续出发南下,高力士十分欣慰,杨玉环却是脸色一黯。

之后,张云容找了个机会,小声与杜五郎道:“贵妃要见北平王。”

“我可没办法。”

“贵妃有很重要的事要告诉他。”

“那你告诉我吧。”杜五郎道:“我可以转达给他。”

张云容遂以一个嫌弃的眼神瞥了杜五郎一眼。

~~

夏日的天气说变就变,随着几声闷雷,天降大雨。

马嵬驿,薛白抬头望向天外的雨帘,心知这是好事,大雨滂沱,崔干佑更没办法与李光弼决战了,叛军只有土崩瓦解的份。

他遂不急着赶回去,而是派人联络了还在扶风郡的严武、高适,开始收整越来越多往北逃窜的叛军,恢复关中秩序。

耽搁了数日,好不容易等到放睛,高力士便催杜五郎出发了。

杜五郎又拖延了半日,夜里到马嵬驿询问薛白。

“出发也好。”薛白道,“算时间,差不多了。”

“哦。对了,贵妃说有重要的事与你说。”

“什么?”

“不知道。”杜五郎挠了挠头,“没告诉我啊。”

“去吧。”薛白叹道。

明日他也得准备回唐军大营,其余事,大可等平定了叛乱再谈。

夜里,薛白又做了个梦。

他梦到自己喝醉了,给杨玉环念上次没念完的长诗,忽然,被她那温软的身体压住,他想推开她。后来,梦中的场景便迷迷糊糊的。

依稀又听到了她那句嘲讽。

“你反正不能生孩子。”

“能。”

“可我不能,你怕什么?”

梦境愈发的绮丽。

梦境也愈发模糊,他只记得一些具象的东西,优美的脖颈处以细绳系着鸳鸯兜子,轻纱披帛皱如云一般透出凝脂般的肌肤,玉趾上勾着的红色舞鞋晃了晃,掉落在地上。

他似乎还在梦中念了诗。

“云鬓花颜金步摇,芙蓉帐暖度春宵。”

一觉醒来,薛白揉了揉头,看向身处的马嵬驿,知道自己又做了个梦,也确实只是做了个梦而已。

出了住处,抬头看去,他看到自己的旗帜,上面大书着他的爵号“北平郡王”。

他是皇孙,他是北平郡王,为谋划这个身份,他付出了太多,绝不可能为任何人舍弃。天下之大,唯独杨玉环,他不能碰。

薛白遂翻身上马,走到他的大旗下。

“出发!”

他知道杨玉环也已出发去往蜀郡,他却没有回头,准备往白马寺,立一桩大功业。高力士说的不错,天下大事,不能因为一女子而误。

风吹大旗,马蹄声阵阵。

“驾!驾!”

行了大半日,西边有快马狂奔而来,因被薛白的队伍阻了速度而大喊起来。

“五百里加急!”

“北平王在此,何事?!”

薛白勒住缰绳,回过头去,只见一名信使被带了过来。

他遂问道:“何处消息?”

“山头先生消息。”

薛白脸色顿时凝重起来。

“圣人已自称太上皇,遣韦见素、崔圆持印符至灵武,承认忠王继位,下旨废庆王储君,否认北平王之身份。今灵武已聚集安西、朔方、河西、陇右、回纥等兵马二十万,随时东进,讨伐……叛逆!”

“谁是叛逆?”

薛白这是明知故问了。

他当然明白,李隆基、李亨一定知道他已经快要平定安庆绪,故而才会突然翻脸。

纵观这场叛乱,那对父子但凡能有一点失误,也许就能让大唐继续繁盛一百年。

偏偏他们始终都在精心谋划,以极敏锐的嗅觉捕捉着任何威胁,只要是能威胁到他们个人地位的风吹草动,永远逃不过他们的眼睛。

情况永远会直转急下。

无数人拼死拼活,想阻止叛乱、想把叛乱压在河北以内、压在潼关以内、压在关中以内……没有用。

可笑的是,高力士还劝薛白不能因一个女子而误了社稷,这就是彻头彻尾的谎言,一个女子根本就不可能害得了天下,李隆基甚至都不愿意等到杨玉环抵达蜀郡再下旨。

想来,李隆基觉得薛白还会再谈条件,还打算一会扶持李琮、一会扶持李亨,借力打力,像是养着几只互相争斗的蛊。

薛白却要跳出蛊盒了。

他已深切明白继续顾全大局,大局也不会好。

“圣人不死,大盗不止。”

他喃喃着,在心中下了决心。

反了!

“轰。”

天空中忽然一声闷雷,又要下雨了。

薛白抬头看向那低沉的乌云,心想下一步怎么做,是先去长安,让李琮称帝,还是先去白马寺,亲自招降叛军?

想了想,他猛地调转马头,驱马狂奔起来。

豆大的雨点砸落,雨中奔驰着的薛白却觉得自己的心境从来没有这么开阔过。

上一章
书籍目录 | 加入书签
下一章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