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27章 神器:荆棘王冠
西突厥可汗阿史那塞恩。
在雨中跪求大祭司。
又在莲花座前垂首亲吻接受王冠册封,彻底接受了神庙拥有废黜西突厥王位的权力,以及西突厥王位需要神庙册封的条件。
这个政治承诺未来会不会一直兑现没人知道,但现在起码是成立的。
西域诸国侧目!
安西大都护府侧目!
李孝恭知晓此事后,简直如遭雷击,骇然道:“西突厥可汗的王位是由天子册封的,现在玄奘大祭司这么做,是要做什么?”
还能做什么?
洛玄云沉默一瞬后说道:“禀报朝廷吧,看看朝廷是什么想法。”
还能是什么想法,以李孝恭对天子的了解,最后这件事肯定是心中愤怒,但拖到以后再解决。
……
“国师,这玄奘大祭司所为……”
李世民脸上并没有什么太过于生气的表现,只是有些感慨。
这洛玄奘也算是奇特,从入世以来,还真的一天大唐的臣子都没有当过,一开始是赵王窦建德的臣子,后来窦建德失败,他就直接去了西域,现在还成为了西域的精神领袖。
洛苏也没把这件事当回事,“自古以来都是如此,子弟有了成就哪里还会听从家族呢,天子要摒除天真的想法,以更加现实的眼光,看待未来一定会发生的事情。”
他可不仅是在说洛玄奘,还是在说,现在已经分封出去的燕王李恪,别妄想燕王一系会永远服从长安。
“西域太远,辽东太近。”
李世民接收到洛苏给出的信号,良久后说出了这八个字,洛苏微微笑起来,他知道这就是李世民暂时认可了西域的格局。
毕竟就算是中原最西端的凉州距离神临城也有六千里的道路要走,而辽东距离中原,却只需要跨越辽西走廊,攻击PR更是只需要跨越渤海就可以。
辽东对中原的威胁比西域大太多太多了。
两害相权取其轻。
李世民果断的决定征讨辽东,而安抚西域。
洛苏悠闲的品着茶,“看来天子是下定决心去啃辽东这块硬骨头了。”
李世民吐出一口气感慨道:“当初青阳还在的时候,朕就知道这辽东不好对付,这些年派人绘制境内的堪舆图,越看越觉得烦乱,果真是崇山峻岭,不好攻克,那些山城,也是难以对付。
辽东城、安市城、其子城,这三座城池,两座是山城巅峰,一座则是辽东王都,深藏腹地,不好攻克啊。
打野战我是不怕的,但攻城的确是说不太准,那辽东地处东北,天寒地冻的早,如果在入冬之后还没有攻下,朕担心出现什么问题。”
洛苏闻言却轻声笑道:“天子,正如刚才你所说,以大唐的实力,辽东国只能够凭借坚固的山城防守,攻城的话,胜负未可知,辽东和安市都是坚城,天子尽可以去征讨辽东,但如果想要一举获胜的话,我的建议是,要重视水军!
从现在开始,大唐就要训练一支庞大的水军,不仅仅是运送士卒,而是运送粮草。
你看辽东国的堪舆图,如果天子你能够从正面突破辽东城和安市城,那通往其子城,自然是一路坦途,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围城攻城,就能够得胜,灭掉辽东国。
之后再将安市城和辽东城这些辽东的山城全部拆毁,这样辽东就难以割据了。
如果天子你在正面被阻拦,到时候一定会有人提议说,绕过这两座坚城,直取其子城,天子你会答应吗?”
李世民摇摇头道:“现在国中能够征战的将领已经没有,征讨辽东必须由朕亲手带队,朕现在是天子,第一要务就是稳,自然不能这样弄险。
一旦其子城短时间之内不能被攻下,辽东城或者安市城派出军队切断粮道,那后果不堪设想,当初隋朝三十万大军就是这样全军覆灭。
所以朕只会在辽东和安市城下,和辽东国决战。”
洛苏很认可李世民的想法,然后他指着渤海说道:“如果大唐能够用水军,在这里开辟一条航线,用大量的船只,将齐州的粮草运送到对岸去,就能够给围在其子城下的唐军输送粮食。
辽东城和安市城又怎么能够断粮道呢?”
李世民一下子站起,这个时代的人都不太重视水军,尤其是这种能够出海的水军,大多数都是在长江中航行即可。
此刻一听洛苏所说,才发觉这通过海上运粮的妙计,洛苏更是微微眯眼道:“据说那扶桑国的君主名为天皇,真是一个笑话。”
李世民听到了凛冽的杀意,他也眯着眼道:“是啊,扶桑国王的称呼就已经足够了,天皇实在是僭越,等天凉了,就让他凉了吧。
国师,这水军之事,还需要商议啊,当初隋文帝派遣水军进攻辽东,结果遭遇了风暴,三十万大军死在了海上,如果大唐经此之打击,那可就不妙了。”
洛苏淡淡道:“天子不必担心,造船之法,可以去江南那些世家中寻找,南船北马,那里有的是能工巧匠,至于风暴之事,等到征讨辽东时,大唐军船会风平浪静,毕竟素王垂青大唐,当然会襄助天子的。”
李世民若有所思,拱手道:“那朕就放心了,这便去做这件大事。”
待李世民离开后,洛苏才显出笑意,“玄奘好啊,真是做下好大事。”
【您的家族子弟洛玄奘,他在西域创立伟业,您的威名神圣无比,世俗的王在您的神威面前俯首,他所影响不仅仅是西突厥,而是整个西域以及中亚。
您得到了玄阶道具,荆棘王冠。】
【玄阶·荆棘王冠:神庙圣物,戴上此冠之人,将天然得到西域信仰素王的臣民部分好感,注意此王冠是潜移默化类型,并非精神控制类。
注意:神庙大祭司戴上此冠,效果加持两倍,信仰素王臣民,在正常情况下,将不会主动伤害大祭司。】
洛氏已经许久没有过新的神器入手,这次洛玄奘所做的事情是足以载入史册,在历史书上大书特书,而且讲述其中意义,系统所以震动。
这件神器的作用,主要有两个,首先,这又是一个可以用在任何人身上的神器。
这件神器既可以帮助神庙选定的王更容易掌握西域的民心。 虽然这不是那种神奇的精神控制器,但只要有一部分先天的好感,这就是天然的信任,再搭配上差不多宽容的政策,收拾人心就变得容易许多。
历史上但凡能够成就一番大业的人,都有这种天然的魅力。
现在这件神器就相当于有一个打拼的本钱,让靠脸这种凭运气的事情,变成可给予的。
然后就是如果洛氏能一直控制大祭司之位,那在西域简直就是横着走,会天然带有一定威慑效果。
最重要的是,这件神器是极少数的被动效果,不需要再额外花费气运点去发动神器的威力。
【您的家族得到了5000气运点,当前气运点1638833。】
“不过西域的声望竟然没有大幅度增长,这有些不对,莫非是玄奘身上洛氏的特点不够多?”
洛苏在盘算着这件事,西域的威望是“国朝天柱”级别,洛苏一直都在盘算着让西域的声望到达“威震诸夏”级别。
但此番洛玄奘已经做下了这样的大事,竟然还没有提升,那就只能说,洛氏作为一个家族,在西域并没有著名到独一无二。
即在神庙中,洛玄奘个人的声望远远盖住了洛氏,几乎所有人都认为,洛玄奘来自于他个人,而不是家族。
这种情况要改变一下,将每一个板块的威望提升到威震诸夏,这是洛苏另外一件要做的事情。
中原他已经有计划,女主天下就是这计划中的一环。
草原经过洛玄星破薛延陀,已经到达了州郡之贤的地步,也就是在草原上有了一定的名声。
西域比较关键。
……
神临城。
阿史那塞恩祈求神庙,自然是可以得到极多帮助的,在西域分裂的时代,神庙的影响力一向是极大的,有许多虔信素王的人,身居高位,拥有极大的影响力。
这些人都会影响西突厥和大唐间的偏向,至少大唐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再进入西域了,大多数的西域国家都会抵制大唐的进入,将西突厥事务,归结于西域内部事务。
这给了阿史那塞恩一个发展壮大的机会,有机会重新彻底统合刚刚统一的西突厥。
而对于洛玄奘来说。
他手中捧着的不是经文,而是书信,这是洛苏给他寄来的书信。
神庙中的建筑高大,经过历次的修缮,已经不是木质结构,而是石质的结构,现在的中原重要建筑,也开始渐渐用石质来代替。
这种建筑不容易走水,受到了欢迎。
此刻殿中点着一盏盏烛火,明灭不定。
洛玄奘的脸色则满是欣喜,洛苏在信中先是对他的行为大加赞赏,然后道:“日后大唐肯定要和西域做过一场,大概率西域不会是对手,到时候你要想好退路。
我建议你可以想好未来背锅的那个人,神庙中现在只有你一个洛氏之人,有些过于身单力薄。
虽然神殿主要以知识作为传承方式,但我看也有些血统传承的味道,我已经向阿星传令,让一些族人前往西域。
伱在西域重新建立一支洛氏,我已经为你开启了素王庇佑,你这一支将获得圣痕照耀,如果你不曾有妻子的话,选定继承人后,要回信给我,我会再次赐下圣痕。
另外我已经知晓你要做什么。
想要控制那些西域诸侯,仅仅凭借威望和信仰可是很难的,我已经重新刻印了神庙军,你可以凭借军旗,重新在西域建立神庙军。
家族底蕴的权限,我会给你打开,你为家族带来了不少底蕴,这些年家族的底蕴也在渐渐增多,足以负担你重新神庙军。
而且我记得神庙中有八尊座,其中有神庙军统领和神庙卫队,你可以凭此来掌控一部分权力。
三千神庙军虽然不足以左右唐帝国和西域间的争端,但是让神庙在西域诸国中,保持威慑还是没有问题的。
不过你要量力而行,维持三千神庙军的花费,不是那么简单的。
玄奘,你为家族带来了无限的荣光,素王将与你同在。”
身为神庙大祭司,这世上也唯有洛苏,还能用素王的名义,来对他进行赐福了。
此番洛苏给洛玄奘的东西,实在是过于贵重,神庙军的再次重现,对于洛玄奘来说,将是极大的增强。
他凭借着个人的能力就已经能混到现在这个地步,如果再有一支神庙军这样的军队,那简直不可想象。
他真的要成为西域的无冕之王了!
————
西域神庙和西域统治者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,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反复纠缠,在一个久远的时间中,神庙就如同普通的宗教场所,并不曾对政治有强大的影响力。
但在“洛陨之日”后,西域赵国那位著名的女皇帝赵璎珞,借助她丈夫神庙大祭司洛珈蓝的宗教声望,得以使西域臣服,成为万王之王后,情况发生了改变。
在那个时代,万王之王和神庙大祭司,互相赐以冠冕,大祭司和皇帝互相给予支持,来维持各自在世俗以及精神世界中的卓绝地位。
但赵国崩溃后,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,神庙已经事实上成为了政治势力,神庙贵族已经和王国贵族无异,互相争夺着西域的权力。
当西域分裂时,通常神庙会占据上风,可以避免受到王国操纵,当西域统一后,王权则占据绝对的上风,乃至于能影响神庙内部八尊座的位置。
这种情况直到第四十七代神庙大祭司洛玄奘时,发生了重大变化,极其著名的“神临之跪”,神庙向王权伸出了最重要的一支触手,即明确将王位置于神庙之下,这是过去任何一位大祭司所不曾做到的。——《诸夏西域神庙史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