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6章 0211【返回汉中】
李宝耽搁得挺久,等他到东京时,都特么已经快入冬了。
朱铭也不是干等着,他通过闵子顺,认识了几个工部官员。不时请出来喝几杯,称自己的亲戚想要开冶铁场,帮忙打听一下相关情况。
说起冶铁匠人不够,工部官员立即支招,让朱铭直接去徐州招募。
徐州有利国监,成规模的民营冶铁厂共36家。他们的产品主要卖往河北,但竞争实在太激烈了,绕着河北有一大圈冶铁基地,朝廷多次禁止徐州铁器销往河北。
苏轼就曾经上疏,说近来朝廷不让徐州铁北行,冶户皆有失业之忧。那些冶铁户,多饥寒亡命强力鸷忍之民,继续这样下去非常危险。要么允许徐州铁卖往河北,要么重新编管那些冶铁户,否则这样下去迟早出事儿。
于是,朝廷对徐州民营冶炼厂进行统一编管,并暂时重新允许他们往河北卖货。
但随着时局变幻,时禁时放。近年来又是禁的,徐州铁的处境非常尴尬,它的北方有冶铁基地,它的南边也有冶铁基地,往哪里卖都遭到排挤。
徐州的三十六家民营冶铁厂,正在日渐降低产能,失业工人生活窘迫,甚至有些化身为盗贼。
朱铭叫来石元公:“我打算在金州冶铁,但金州闭塞,人口也稀少,民户都去采金和种茶,冶铁行业并不兴旺。徐州多有冶铁匠人失业,你带着金银,去徐州招揽冶匠。可愿去一趟?”
“必不辱命!”
石元公非常高兴,他终于有事可做了,而且忍不住问:“相公冶铁,可是要打造……那些物什?”
“不要多问,”朱铭说道,“我让邓春陪你去徐州,招募冶铁匠的时候,最好招那些带家室的,把他们的家人一并带走。”
“是!”石元公拱手领命。
这算是考验石元公的本领,如果事情办得漂亮,今后可以更加重用。如果招人都干不好那就当做普通文吏使用。
朱铭又请工部官员喝酒,搞来一份公文让石元公带着。就说朝廷打算发展金州冶铁业,派遣吏员石元公去徐州公干,沿途官方递铺必须配合,徐州那边也必须配合。
石元公携带公文,邓春携带金银。郑家陪嫁的四个男相扑手,也一并随行保护安全。
深秋时节,石元公坐船出发。
这厮心大,朱铭让他至少招二十户,他却想着招来四十户。只有超额完成任务,才能展现自己的能力。
石元公非常笃定,朱铭肯定想打造兵器,否则莫名其妙冶铁干嘛?
石元公离京数日,李宝终于来了。
这厮回家之后,居然顺便成了个亲,带着新婚妻子一起出发。他排行老三,家里还有两个兄长,父母交给兄长孝敬即可。
李宝还带来一个跟班,介绍说:“相公,这是刘魁,俺村里的小兄弟,也是俺的内弟(小舅子),非要跟俺一起远行见世面。”
刘魁今年才十五岁,稚嫩得很,见了朱铭颇为兴奋,当即拜道:“魁拜见朱相公!相公在濮州的事迹,俺都已经听兄长说了,俺愿追随相公做大事!”
朱铭问道:“你年龄尚小,家中长辈可同意伱出远门?”
刘魁说:“俺家有四个兄弟,父母有人照看。俺读书也不成,更喜耍枪弄棒,这次来追随相公,长辈也是赞同的。”
“那便一道上路吧。”朱铭愿意接纳,虽然暂时拿来没啥用。
离京之时,顺便买了几匹马。
北宋中前期,是严重缺马的,不仅缺战马,还缺民间用马。在王安石变法之前,东京百姓多乘驴车,就连官员也经常骑驴。
保马法出台之后,虽然战马依旧不够用,但普通马匹却充足起来。特别是宋徽宗继位,马政不断更改,疯狂剥削养马户,东京城内劣马泛滥,马车已逐渐取代驴车。
朱铭新买的几匹劣马,全部用来驮运石墨。
他怕汉中和金州买不到这种耐热材料,干脆就在东京采购。
石墨这玩意儿,古代又称石黛、画眉石,用来制作妇人所用的眉笔。
朋友相送,启程西行。
再次路过关中地区,朱铭发现这里情况更惨。朝廷持续对西夏作战,严重影响陕西民生,特别是到了秦凤路,那里情况更加明显。
当他们进入褒斜道时,已经是农历十月。
按照往年的情况,早就该下雪了,可今年却迟迟不动。
张镗说道:“明年可能有旱蝗之灾。”
“你还懂得预测气候?”朱铭笑道。
张镗回答:“俺读过兵书兵书说,为将帅者,当晓天文地理。今冬不降雪,来年多半有大旱。”
“但愿别再大旱了。”朱铭叹息。
这十多年来,山陕地区多有干旱,虽然不像明末那样严重,但也造成大面积歉收。黄河上游连年少雨,下游部分河段甚至清澈起来,各地都有“黄河清”的祥瑞报告。
行至虢川镇,听闻朱铭路过,守将贾中孚、税吏曹述连忙迎接。
“贾中孚(曹述)拜见小官人!”两人纳头便拜。
朱铭笑道:“怎叫我小官人?”
曹述说:“令尊是大官人,郎君便是小官人。”
朱铭问道:“你们认识我爹?”
贾中孚说:“俺们曾被阉人勒索,朱大官人非但把阉人绑了,还将其勒索的钱财悉数归还。俺见过无数当官的,却没见过朱大官人那等清官。官家重用朱大官人,天下百姓就有福了。”
“哈哈哈,你倒是会说话。”朱铭大笑。
贾中孚说:“在下所言,句句真心。”
朱铭勉励道:“好生看守关城,莫要放歹人过去。”
贾中孚说:“在下一定尽心。”
朱铭说道:“既然来了,便留下吃饭吧。”
贾中孚和曹述大喜,他们知道朱家父子圣眷正隆,说不定巴结好了还可以升官。这破地方,位于群山深谷当中,虽然能捞点油水,但实在是太偏僻了。
吃喝之间,朱铭对他们和颜悦色,不时说几句嘉勉之语。
也并非想要招揽,而是为今后夺关铺路。
到时候派些人来,直接诱捕,不费吹灰之力,就能夺下关城,牢牢占据褒斜道的出口。
继续沿着褒斜道赶路,转眼进入农历十一月。
天空只飘了两天雨夹雪,今年似乎真不下雪了,气候显得颇为异常。
明年,不但山陕大旱,西夏同样大旱,搞得交战双方都缺粮。大宋境内河北、山东、河南干旱好几个月,到了夏天突然又持续暴雨,黄河泛滥淹死上百万人!
就连东京城都岌岌可危,稍不注意就要被淹进城里。
赶在腊月之前,朱铭终于到了兴元府(汉中)。
兴元知府又特么换人了,名字叫做李友闻。这位老兄是郑党,由郑居中亲自推荐的,史书上也曾留下几笔。
方腊起兵之时,李友闻被贬到浙江宁波。面对疯狂的起义军,这货第一反应是拜神,祭祀东钱湖的湖神,居然真的扛住了义军——其实是朝廷大军征讨,义军主力都在跟童贯作战,杀到宁波的只不过是一股残兵。
但李友闻运气好啊,因功升为朝官,直龙图阁。
听说朱铭住在城外驿馆,李友闻把府县两级官员全叫上,大张旗鼓的出城拜见。
现在蔡京是大BOSS,其他官员,虽然没有明着联合,但暗中却是互相配合的。郑居中大力拉拢朱家父子,李友闻自然也跟着拍马屁。
“兴元知府李友闻,携众官拜见探花郎!”李友闻的姿态摆得很低仿佛朱铭是他的上司。
朱铭连忙拉着对方的双手:“先生何必如此客气?君为知府,我为知州;君年长,我年幼。于情于理,都该我去拜会才对。”
李友闻说:“达者为先,探花郎腹有乾坤、爱民如子,鄙人早就已经佩服之至。今日一见,果然名不虚传,鄙人还打算请教治民学问呢。”
“不敢当。”朱铭微笑。
李友闻说:“请探花郎去宾馆歇息。”
朱铭也不拒绝,跟随李友闻进城。他得在兴元府多露露脸,震慑一下府县两级吏员,今后做事也更方便些。
城中百姓听到动静,纷纷上街询问情况。
得知是探花郎来了,就连大姑娘小媳妇,都站在道旁围观看热闹。
汉中地区多年不出进士,去年好不容易考中三人。白崇彦和闵子顺都没啥消息,只有朱铭最出风头,别说洋州那边,就连兴元府都有各种传说。
特别是朱国祥,被皇帝多次征辟,还押着太监上路,又传闻采得万年灵芝。再配合玉米红薯这等仙粮,传来传去神异无比,甚至有说朱国祥是神仙下凡。
只有神仙下凡,才能干出那许多事来,才能生个儿子年纪轻轻考中探花。
“探花郎!”
一个妓女兴奋大呼,抛掷果子扔过来,旁人顿时哈哈大笑。
气氛更加热烈,这是汉中本地的探花郎啊(宋代已有汉中概念)。
朱铭骑在聚宝盆上,朝着街道两旁拱手,还是那句话,提前亮相让百姓记住自己。
李宝的小舅子刘魁,那里见过这等场面?满城百姓的欢呼,听到他耳朵里,仿佛是在欢迎自家,他觉得这次跟对人了。
张镗也骑着马,挺直腰杆,恨不得自己哪天考上探花,富贵还乡也能得到乡亲拥戴。
(本章完)